本科教学思想大讨论系列活动 “课程思政,德育之美”教学沙龙

发布时间:2019-04-29 浏览次数:7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课程为基础、思政为重点、教师为关键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425日下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德国文化交流中心举办“课程思政,德育之美”教学沙龙,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道平教授出席,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冯慧春、朱钰方、郑时有教授、刘新宽、李颖、王新学、刘芳课程负责人等20余位专业教师参与了沙龙活动,会议由教学副院长李生娟主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位课程思政负责人刘新宽、李颖、王新学老师分别以自己开设的课程思政为基础,阐述了他们所理解的课程思政之重、德育教育之美。沙龙中,刘新宽老师从态度、引导、方法、应用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思政教育的因素。李颖老师从专业授课中如何用专业知识点涉及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王新学老师则从民族音乐出发,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的思想,以歌会友,以歌认亲,用歌声引起共鸣,注重文化之根。三位老师讲述后,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道平教授发言。他指出高校教师应有一种反思和批判精神,如何在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做好育人工作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思考的问题。提出通过遗忘曲线、注意力曲线和压力曲线规律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教师要学会运用新的教育技术,运用有效的教学编排,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师育人的效果和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课程思政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关注四个要素:关注教育理念和规律的把握;关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学术语言向教育语言的融合转化、关注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创新;关注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课堂融入。


三位老师的发言和刘书记的总结,引起与会老师的强烈共鸣。各位老师经过互动讨论,纷纷表示要在自己以后的课程中,转换教学思路,多与时代新人接轨,尝试各种方法引起学生注意,把思政理念真正落实到课程中、落实到三全育人过程中去。最后,学院党委书记冯慧春以人才培养的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出发,从国家和学校层面讲述了课程思政的由来和落实 ,并结合本学院情况强调将思政课程与工程认证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